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资讯 >

吉林旅游详情

吉林旅游

长白山五十谜

2014-12-26 10:09:1322984人已关注
1.天池怪兽之谜   26.人参治癌之谜

2.长腿黑蛇之谜 27.人参御寒之谜

3.“十字蛇”之谜   28.松蕈抗核辐射之谜

4.仙人洞大蛇之谜 29.灰包止血之谜

5.龙岗双龙与抚松金龙之谜 30.老牛肝之谜

6.三足兽之谜   31.乌拉草之谜

7.横宽兽之谜   32.美人松之谜

8.独角兽之谜   33.双心木之谜

9.微型黑毛兽之谜   34.飞树之谜

10.“一怪二奇”之谜   35.神炭之谜

11.森林硬蜱之谜   36.夜光石之谜

12.巨蛤之谜   37.“干饭盆”之谜

13.双脊鱼之谜   38.锦江峡谷之谜

14.黄鼬“迷人”之谜   39.梯子河之谜

15.林蛙认家之谜   40.一面坡之谜

16.黑熊跌膘之谜   41.小天池之谜

17.堪达罕之谜   42.药泉之谜

18.四翼鸟之谜   43.长白山仙人洞之谜

19.人参鸟之谜   44.老把头坟之谜

20.土车子之谜 45.“安乐乡”之谜

21.狈之谜 46.“云市”之谜

22.人参泡酒发芽之谜   47.“仙市”之谜

23.人参“转胎”之谜 48.长白山睡佛之谜

24.人参换土之谜 49.长白山隐僧之谜

25.人参养颜美容之谜 50.长白山火山爆发之谜

天池怪兽之谜

  

  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谜,最具神秘色彩,曾有许多 目击者撰文予以介绍。19957月间,又有多人连续 几次看到怪兽出现;使之不亚于百慕大三角、不明飞 行物及尼斯湖怪兽之谜的影响,成为世人所嘱目和研究的课题。天池湖面海拔2189米,水深373米,水面 982平方公里,积水20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 为一7.3,年积雪日数达到258天,积雪最深达到3米,是中国最高最大最冷的高山湖泊。天池地处高山之颠,自然环境恶劣,四周群蜂围拱,草木不生;水 

有机质及浮生物极少,没有可供大型动物生存的食物。但是近百年来,“天池怪兽",一直是天池的奇怪现象,被传说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留下了许多悬念,令人费解。

  长白山最具权威性的《奉天通志》、《长白山志 《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汇征录》等,对天池怪兽都 有记载和描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 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 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清宣统二年(1910),长 白县设治委员张风台编著的《长白汇征录》,对怪兽做了详细记载:“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鳖台,见芝盘峰 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 顶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 隆一声,回顾不见。均以为龙,故又名龙潭。”《长白山 志》的《大事纪要》中记述:1903(光绪二十九年)4 ,行路人徐永顺云,其弟复顺随至让、俞福等人,到 长白山狞鹿,追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 耳,状欲扑人,众皆惧,相对失色,束手无策。俞急取枪 击放,机停火灭。物目眈眈,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 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鸣,伏于池中。半钟余 ……池内重雾如前,毫无所见”。这是对怪兽最早的文字记载。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怪兽的发现次 数和记载越来越多。《长白山志》记载了19626 22日周思来总理和邓颖超视察延边后的两个月,即8 月中旬,吉林省气象器材供应站的周风瀛用六倍双筒 望远镜发现“天池东北角距岸边二、三百米的水面上, 覆出两个动物的头,前后相距二、三百米,互相追逐游 动,时而沉入水中,时而覆出水面。有狗头大小,黑褐 色,身后留下人字形波纹。一个多小时后,此物潜入水 中“。又记,“1976926日,延吉县老头沟桃胡公 社苗圃主任老朴和苗圃工人,以及外来的解放军同 志,共二、三十人,在天文峰上看见一个高约两米,’像 牛一样大的‘怪兽’,伏在天池的岸边休息。大家琼讶 地大减大叫起来,‘怪兽’被惊动,走进天池,游到接近 天池中心处消失”。1980821日,作家雷加和几 个同伴在长白山天池中发现了喇叭形的阔大划水线, “其尖端有时覆出盆大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覆出拖 长的梭形体,形似背部”。823日,省气象局两位同 志从山上下到天池底端,在距池边只有30米处,有5 只头部和前胸昂起,头大如牛,体形如狗,嘴状如鸭, “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腔部雪白的动物。他们 边减边开枪,都末击中,“怪兽”迅速潜入水中,不见踪 影,19888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天池边巡逻的抚松 县边防部队的几名战士,惊奇地发现在天池水面有一 条又宽又厚的水线,并且水线很长,似有动物来回游 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近几年对怪兽的各种宣传和报道也越来越多,天 池怪兽被发现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如同惊天之石,击 起一层巨大波澜。目前拍到怪兽照片只有一张,1981 921日,《新观察》杂志社记者李晓斌,用一千毫 米长焦距镜头拍到了怪兽,一只乌鸦和怪兽一同被摄 入镜头,照片前景显出一只乌鸦,下面则是一个像反 扣着的大锅样怪兽。

  “天池怪兽”的形状在众说纷坛中成了多种多样。 有的形容为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的蛟龙,有的比喻为 头大如牛、体形如狗、嘴状如鸭的怪物;有的认为是黑 熊下池游泳;还有的杯疑是长白山的奇特动物堪大 犴。于是,怪兽似龙,似牛,似熊,似齐,像恐龙,像人 鱼,像浮右等等,难以统一。为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长白山天池怪兽,解开这个世界之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建立了“天池怪兽”展览室,把历史的、现今的 种种发现和记录全部整理公布,绘制出怪兽出现的流 程曲线固,并且按照人们的描述雕塑了两只怪兽的塑 像,一只像龙,金黄色,长有龙鳞;一只像牛,嘴呈鸭 状。

  19958月,奇迹再次出现,于北坡登上天池的 游人们齐声呼喊,一只怪兽钻出水面又迅速消失。这 一消息立即在吉林电视台予以报道。与此同时,在西 坡的抚松县边防大队的战士们曾三次发现怪兽钻出 水面。这说明,怪兽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长白山是座奇山,奇人奇事就多。一个“怪兽”之 谜,引来了无数的解选人,些科学家,记者,旅游登 山人,或常年累月,或昼夜不停地固守在天池水边,架 起了摄像机,端举着照相机;等待着“怪兽”这一奇迹 的出现。有的高山反应,口鼻发青,严重缺氧;有的日 夜守护,手脚冻坏了,得了冻疮。但这些人乐此不彼, 毫不气馁,令人感动,只可惜怪兽:千呼万唤难出来”。最近又得到证实,“天池怪兽”监测站记经成立;在天 池上安营扎寨,常年监测,一定要侦破怪兽这个世界之谜。

  “天池怪兽”究竟有没有,有多少,怎样生存…… 这个谜底也许在不久会有答案吧。

长腿黑蛇之谜

  

  白蛇传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主要讲述白蛇与 青蛇及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纠葛,以此为主线,展 开曲折、动人,的故事。虽说白蛇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现实中,也确有白蛇存在。

  蛇是不长腿的,否则不会有“画蛇添足”的成语典 故。然而事实是,地球上却有长腿长脚的蛇出现。 1994年初夏,长白山下一个小镇的居民,在长白 山中捉到5条蛇,两条是白色的,三条是黑色的。如果 说两条白蛇稀奇的话,三条黑蛇就更奇怪了,它们均 长着鸡爪子似的腿,而且每条黑蛇竟然长了四只腿, 跟传说中的龙近似。

  消息传出,,引得一些人到这位居民家参观。蛇被 关在铁笼子里,三条长腿的黑蛇,卧在铁笼底部,见到 来人后,均将四条腿直立,身体离开地面,一步步往前 行走。参观的人离去后,黑蛇们又屈腿趴下。

  这两条白蛇,是自然属种;还是动物的白化病,不得而知,这三条长足的黑蛇,是返祖现象,还是出现了新 的属种,也末可知。

  遗憾的是,这位捉蛇的人,已将世界罕见、有着极 大研究价值的长腿蛇卖掉了。时间过去已两年,这些蛇是死是活,终落何方,恐怕难以追寻了。

  不过,也不要绝望。既然这几条蛇是在长白山中发现的,大极不会是绝无仅有的吧?或许某位游人来 长白山,能幸运地遇到其它白蛇或长腿的黑蛇呢!

  珍稀蛇的出现,为本来就不凡的长白山,更增添 了神秘色彩。

 

“十字蛇”之谜

  

  长白山神秘的现象很多很多,其中关于蛇的稀奇 事也数不胜数。

  1995年夏,长白由下松花江上游正在修建水电站;修建水电站的同时,一部分工人在修筑一条便道。 当修到一座无名山峰时,发现了许多蛇。奇怪的是,这 些蛇的颜色各不相同,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

  修路的人很害怕,但经过研究,还是决定按原计 划进行,通过“七色蛇”的山峰。这一天,修路大军兵临 蜂下,又发现了奇迹:有白黄红绿四条蛇尾部相接,组成“十”字,其中白蛇与黄蛇尾部相接,红蛇与绿蛇尾 部相接,四条蛇的尾部又对在一起,蛇头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这种奇怪的“十字蛇”现象,使修路人畏惧不

 

前,停工向上级领导做了汇报.一位班长闻讯,将四管炸 药点燃,扔在“十字蛇”附近,然后转身疾跑。一声爆炸 之后,“十字蛇”仍然安然无恙,没损伤一根汗毛。这位班长大惊失色,将这些难解之谜如实报告领导。上级领导从保护珍稀动物角度出发,批准了工人们提出的改变路线的要求。不知谁提议,将这座无名蜂起名为 “聚龙蜂”,于是得到附近百姓的认可。

  上述“十字蛇”现象,不是神话传说,而是许多修路工人亲眼所见。这里有许多难解之谜。首先蛇的颜色稀奇,白色和黄色蛇很少见,红色蛇更是闻所未闻,四条蛇尾对尾组成“十”字形,十分罕见,原因不明,用 四管儿炸药没炸着,则万万不可思议了。

 

 

仙人洞大蛇之谜

  

  长白山仙人洞位于长白山西麓人参之乡抚松县 城外3公里的马鹿沟内,是长白山最大的自然溶洞。此洞一百多年来,流传着许多神奇故事,其中典型的 故事之一,便是洞内有大蛇。

  早在1945年,有人在仙人洞发现大蛇,据讲大蛇 有茶缸粗,一、二十尺长,从庙后的石洞钻出来,爬过庙外的围墙,到庙前的小河去喝水。

  令人费解的是,洞内就有暗河水,清冽可饮,大蛇为何还要舍近求远,冒险出洞,去河边喝水呢?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都不敢到庙里上香了。老道只好将洞口堵死,从此很少有人发现大蛇形迹。

  1957年,维修仙人洞庙宇拆瓦时,大蛇在庙的后屋顶上缝隙里,探出头,似鹅卵大,正在张望。工程队的人见状,慌忙从跳板上跳下,报告了负责维修工程的于师傅。于师傅让大伙敲跳板,试图将蛇吓跑。然而,大蛇昂首挺项,毫无怯意,似乎是在向拆瓦的工人示威。当时的孟老道立即劝阻大家,他闭目颂起经来。 过了一个时辰,大蛇不知去向。

  时厢10年,“文革”运动开始,在“破四旧”的热潮中,仙人洞关帝庙被拆毁。当庙宇的主要框架落地时, 突然出现上百条蛇,那条大蛇也鹤立鸡群般位于其中。有人将汽油倒在众蛇身上,用火烧,许多小蛇被焚,大蛇又不见了。人们以为,大蛇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是,两年后的农历四月十七,抚松夹信子村农民某 某到马鹿沟铲地,傍晚往回走,路过仙人洞,忽然发现 一物直放光,凑近一瞧,竟是一条比茶缸还粗的大蛇!

  这位农民撤腿就逃,边跑边回头看,担心大蛇追来。跑到家后,脖子从此歪了,很长一段时间正不过来......

  又过了十几年,到1992年夏,开始修复仙人洞古迹。抚松文化局小李、小苗二人,手持蜡烛一前一后进入洞中。奇岩怪石吸引了他们俩。倏然,一个碗口粗的大蛇擦身而过,小李猝不及防,转身就逃,却摔倒在地,将蜡烛弄灭。洞内顿时一片黑暗……

  当小李二人被人救出洞后,大病一场,至今每当谈及此事,尚心有余悸。

  这次发现大蛇,是距今最近的一次,也已有4年时间。这4年里,再没有大蛇的消息。 1945年发现大蛇到1992年,将近50年,难道大蛇有如此长的寿命?或许近年来发现的大蛇是以前那条大蛇的后代?几十年来,没有大蛇伤人、食畜的情况发生,那么,它怎样生存?以后还会不会出现?

  这一系列疑问,都是个谜。

  

龙岗双龙与抚松金龙之谜

  

   龙,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谁都知道龙的形状;说陌生,一般人谁看到过真龙?

  有人说龙在海里,在天上,谁见过?

  有人说根本无龙,那么,龙是谁创造出来的?

  古代生存过恐龙,已经得到公认。但恐龙与传说中的龙又大不相同,不能证明龙确实存在。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察长白灵光塔时记录到“龙岗双龙”的消息,特转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塔甸于祥鳞云:光绪丁末年五月间,日夕大雨,忽见双龙跃于龙岗,旋自西南陡起狂风,吹出无数黄云,直奔白山而去。

  “塔甸”,据称是今长白镇,“龙岗”系今塔山;光绪丁未年即1907年。于祥鳞说看见两条龙腾空直奔长白山而去,伴随着狂风黄云。倘若于祥麟一人之言不足为信的话,那么,1995322日下午4点钟左右,抚松县城许多人目睹天上之龙则令人难以解释了。

  这天下午4点左右,抚松县城西江公园一带有工人、干部等20多人忽然发现西山上空出现一条“龙”。 通身为金红色,龙眼龙须;龙鳞等情晰可见,头朝东南,尾朝东北。发现者大为惊讶,奔走相告,等有人通知记者摄相,“龙”已离去,实在遗憾。   抚松“金龙”发现人数众多,“龙”在空中滞留二十多分钟,这个现象,使人迷惑不解。远离抚松县城东几十公里的北岗大顶子村,正在参场干活的参农们也发现并清晰地观看了“金龙”这一奇迹。

  有人认为,可能是云形成了龙形。但几十名亲眼 看见“金龙”的群众坚决否认“云”之说,理由是当时天空万里无云,怎么会单独有一“龙形云”?况且龙头、龙目、龙须、龙鳞、龙身、龙尾,均清清楚楚,决非云彩所能构成。

  究竟龙是否客观存在,大概目前尚不能定论。

 

三足兽之谜

  

  从古至今,兽有四足,人有四肢,鸟有二足双冀, 谁也没见过三条腿的鸟和兽。

  但是,奇迹在长白山发生了。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任奉吉勘界委的刘建封在踏查长白山时,竟发现了三足兽:“形如狸,前二足,后一足,行即跳跃,善食倒根草,然亦不恒见耳”。

  就是说,这种三足兽,形状像山猫,前边长两条腿,后边长一条腿,行动时就跳跃;喜欢吃倒根草。但是这种三足兽不常见到。

  至此,读者可以想像到三足兽的体貌特征了,它是不是很奇怪呢?  

  可以肯定地说,三足兽是客观存在,而不是后天失去了一后腿,否则,刘建封不会将其记载下来。三足兽是单独的物种,还是正常的“四足”兽产生的畸形儿,目前还是个谜。

  当代没有三足兽的记载,也没有三足兽的传闻,但却有“三条腿牛蛙”的报道。据长春《希望周报》1995年第3738期合刊登载的消息称:记者在百乐门大酒店看见一只3条腿的活牛蛙,体重300克,没有后右腿,臀部光滑,没有任何疤痕,排除了断掉此腿的可能。该蛙蹦跳自如,游泳也像正常牛蛙一样。

  这只三条腿牛蛙和上述三足兽,但愿有人能解释清楚。 

横宽兽之谜

  

  虽说是大干世界,无奇不有,可谁听说过“身长六,宽却一丈”的动物呢?

  在神秘莫测的长白山中,竟发现并猎获了这种怪物,有关资料记载:

  “十数年前,有猎者在山后击毙一兽,状如豕,前身白,后身黑,首尾甚小。身长六尺余,宽丈余,毛软如绵而暖”。

  这种怪兽,也是刘建封率领众人踏查长白山时所闻。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怪兽的模样:身长二米多,体宽却三米五十左右,头小尾短,前身雪白,后身乌黑,黑白经纬分明。头像猪......

  大概在神话传说中也没有如此奇怪的动物。如果在深山老林中遇到此种怪兽,会令人恐怖至极。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呢?虽说模样像猪,但绝非野猪,因野猪形体修长,鬃毛如刺,坚硬异常。而“横宽兽”却“毛软 如绵”,相差甚远,况且毛色也大不相同。

  可以设想得出,此种“横宽兽”在密林中生存是十分艰难的,很容易遭受到虎、豺等凶猛动物的袭击,如没有特殊的自卫本领,只有坐以待毙。这恐怕是今人难以发现“横宽兽”的一个原因。

 

独角兽之谜

  

  在神话故事中,有独角兽、独角妖怪的传说。在现 实之中,也有独角犀牛的存在。除独角犀牛外,则很少 有其它种独角兽的记载。但在长白山林莽之中,却发 现一种“似鹿非鹿,一角甚长”的动物。

  收录者依然是清末年刘建封,且看以下的记载:

  “忽一兽自涧中跃起,似鹿非鹿,顶上一角甚长, 以枪击之不动,向前扑,三步外,兽直起逃奔。猎者追 之,行四里余,兽伏入石洞。猎者以麻绳系扣堵洞口, 放松吓之,兽跳出被获。众不识兽,或谓麟,或谓狮;钢 以肉不食,置水不饮,惟驯良可爱。然究不知其为何兽云”。 

  上述文字,对这只长着很长独角的野兽描述得较 详细,它像鹿不是鹿,像狮子不是狮子,像麒麟又不是 麒麟。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动物呢?恐伯专家们也会众 说纷云,难一统论。或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在长白山再 次发现这种独角兽,当今的科技水平,会揭开这个谜。

 

微型黑毛兽之谜

  

  长白山不仅有虎、熊、罴、鹿以及横宽兽之类的大型动物,也有不足手掌大的微型野兽,十分罕见。

当年刘建封等人到长白山所见所闻的几种奇怪动物中,有一种微型黑毛兽,也很有趣,历史资料记载道:

  “身长半尺余,毛色黑,长四寸许,其行如飞。有猎夫枪毙其一,被西洋人用百金购去”。短短两句话,我们已经看出此种动物的可爱与可贵,否则,西洋人不会用百金买一只死的。他一定认为这是稀世珍物,带回国研究去了。

  微型黑毛兽的学名和中国标准名称现在还不得而知,称“黑毛兽”是因为它毛色黑,称“微型”是相对而言,它还没有一只熊掌大。

  此物身长5寸,确实小;但毛长竟达4寸,几乎相当于体长,令人称奇。

  微型黑毛兽是否在长白山密林中繁衍下来呢?

  从理论上讲,是不应该绝种的。因“其行如飞”,这样快的速度,虎狼豺罴望尘莫及,小动物又力不从心,奈何它不得;况且毛长体暖,宜于过冬。“枪毙其一”, 说明当时发现的并非一只。

  但数十年来又未见过发现此兽的报道,该如何解释?倘若真的绝种,大概是人为的因素了,不妨推论一下:

  西洋人用百金买去一只死黑毛兽,消息传出,猎人(包括其他人)则趋之若鹜,纷纷涌进长白山里狩猎,黑毛兽尽管“其行如飞”,却飞不过子弹的速度,只有饮弹身亡。那时又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乱捕滥杀现象蔓延开来,像黑毛兽这样珍稀动物灭绝,是不奇怪的。

  今天,国家有关部门在长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对长白山实行保护,但是,光靠保护区的人是远远不够的,每位游人,每位中国人,都应主动地为保护自然资源做出应有的贡献。

  但愿今朝的长白山,再有微型黑毛兽出现。

 

“一怪二奇”之谜

  

  在长白山,除天池怪兽之谜以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怪兽奇物,“一怪二奇”便是其中的三种奇异动物。

  据《长白风物》一书载:长白县地处长白山南麓,密林中野兽可称“一怪二奇”,打猎围帮们曾编出这样顺口溜: 三虎生一豹, 三豹生一铥, 三铥生一貅, 三貅生一狴犴。 铥,似虎非虎,似豹非豹,甩只长尾巴,专由老虎驮在身上去猎食。见到山牲口,怪吼几声将其震昏,专吸兽血。

  铥生三崽,方产一貅。貅,似虎似豹,头长独角,四蹄生风,快似流星。专用独角豁开兽腹,吞食其五脏。

  狴犴,乃貅所生。此兽似蛇非蛇,似龙非龙,虎头蛇身,通身鳞片,腹下生四爪,比铥、貅还厉害,常吐瘴气害人。

  除此,长白山老岭沙蛇岗,尚有三、四文缸口粗沙蛇,性恶凶狠,经常拦路伤人。   相传,上述奇兽的眼睛都是夜明珠,其骨制成丸散膏丹,可治百病。

  明朝嘉靖年问,本县七道沟猎手“王炮儿”曾猎获 一只狸犴,剜其双目——夜明珠交辽东总镇,后装进九龙戏珠玉匣,送京进贡。皇上赞不绝口地称赞长白山是:千兽之国、奇兽之苑。

  这里描述的铥、貅、狴犴三种珍稀动物,是不是真的在长白山里生存过?

  有的资料认为,上述动物系传说中的动物,实际不存在;有的资料说,系古书中记载的动物;老猎手们说,长白山就有过,祖辈猎人亲眼所见。那么,究竟是有或无呢?

  恐龙,是曾统治过地球上亿年的大型动物,虽然已经绝迹,但通过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考证,可以推断出恐龙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事实。如果铥、貅、狴犴也已绝迹,会不会也有化石存在呢?

  应该说,长白山有(或有过)这“一怪二奇”三种动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中之谜,要靠专家去解开了。 

森林硬蜱之谜

  

  森林硬蜱,俗称“草爬子”,节肢动物,身体椭圆形,头胸部和腹部合在一起,长白山林区春季多见,平喜居松树上,一旦人或动物树下经过,便极有可能到它的袭击,而且当时不易察觉,等发觉了,早被尖嘴叮上,吸食血液。

  不论人还是动物,只有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才能存,这是个普遍的规律。然而,森林硬蜱却不然,它没有肛门,不排泄,总吃不拉,也不放屁,不排尿,是动物界绝无仅有(或十分罕见)的怪物。

  森林硬蜱的身体很小,没吸食血液之前比虱子大不多少,棕红色。喝到人、兽鲜血之后,身体一天天变大,像个大蜘蛛,肤色也由棕红变成灰色。

  看来,森林硬蝉无肛门,吃食不拉屎的矛盾,是靠身体体积逐步增大来解决的。这种特殊功能有什么益处,是生物界之一大谜。

  森林硬蜱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有人看到,一只森林 硬蜱叮在牛身上,若干天后,肚子破裂,它死了,却从破裂的腹中爬出许多幼小的森林硬蜱,这种生育子女的方法,亦是相当特别。

  森林硬蜱能传播森林脑炎,对旅游的人、进山搞副业的人和在森林中作业、戍边的人是有危害的。尤其是春夏之交季节,森林硬蜱活动猖獗,有关人员入山须严加防范。   如何预防呢?有条件的人,可到卫生防疫部门注射森林脑炎疫苗,没条件的要随时注意,感觉身体发痒或有小虫爬动,立即检查。如果森林硬蜱的尖嘴、头已刺入人体,也不要慌,可用鞋底或其它硬物突然拍击,随即用手将其拽出。不能慢慢地拽,那样它的头部会断掉在人体内,甚至数年之后的阴天下雨时,仍会使人刺痒难忍。

  森林硬蜱还容易钻到人、兽的耳朵孔里,遇到这种情况,民间的土办法,滴进耳朵孔里一点儿香油,它便会自己爬出来或死亡自行掉出。

  森林硬蜱活动的季节性强,盛夏之后,便消声匿迹。

巨蛤之谜

  

   蛤,即蛤蜊,系人们常见的软体动物,外有扇形硬壳,一般的海蛤体长约三厘米。河中生活的蛤蜊大的不过10厘米,正确的称谓应为“蚌”,呈椭圆形。

    在长白山,竞发现有比海蛤大30倍,比河蚌大10倍左右的如簸箕般大的蛤蜊(或应称河蚌),类似传说中的蛤蜊精,可谓奇迹。

  刘建封在考查长白山鸭绿江源头暖江时实录发现巨蛤的情况如下:

  由暖江源,行九里余,见河底一蛤,其大如箕,用枪击之,蛤不动,入河取之,负而归。得一明珠,长可径寸,系腰中,尘不能近身。

  从这段文字了解到,此蛤不仅形体大得出奇,而且体内有一珍珠,直径达一寸,可谓“巨珠”,更令人惊奇的是,系在腰中,“尘不能近身”。

  珍珠一般只相当于黄豆粒儿大小,这颗珍珠竟状似乒乓球,大了数十倍,堪称世间奇迹。

  为何长白山中有如此大的“巨蛤”和“巨珠”?是此地的水好、环境好,还是别的什么因素?

 

双脊鱼之谜

  

  生活在江河湖海里的色有千百种之多,其中珍稀,品种亦数不胜数。诸如射水鱼——像水枪一样射出水柱,袭击昆虫等猎物;飞鱼——像飞乌一样,贴着海面上空飞翔;热水鱼——可在摄氏50℃的热水中生存......

  但是,还有一种鱼,更为奇特,即:“双脊鱼”。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查长白山某山沟时记录道:

   

  山沟有水处,产双脊鱼。色紫无鳞,其背双脊,尾亦双尖。偶一得之,味苦不能食。

  这种双脊鱼,不仅形状奇怪,而且身体颜色也稀有——紫色。“味苦不能食”,这是双脊鱼、自我保护的办法,都嫌苦不去吃它,它就安全了;根据这一点推测,双脊鱼不应绝种,应延续下来,但近几十年末见双脊鱼的报道。是否绝迹,难加妄论。

  

  双脊鱼是正常的鱼种,还是特殊而稀有的鱼种, 或者属某种鱼的畸形变异?尚难定论。

 

黄鼬“迷人”之谜

  

  黄鼬,俗称黄鼠狼,在老百姓中“口碑”不算好,这然是误解、实际上它是老鼠、田鼠的天敌,对人类十分有益。偶尔间在哺乳期抓鸡吃,同其功劳相比,乃微乎其微,瑕不掩玉么。

  长白山人都知道黄鼬“迷人”之事,被迷之人身不由己,一言一行皆按黄鼬的“指示”办,得采取特殊的手段医治。这种“迷人”现象并非迷信,而是客观存在,且看以下事例:

  1970年,长白山下某学校正在上课,一位女学生突然胡言乱语、手舞足蹈起来,将全班学生吓呆了。班主任老师见状,心中明白几分,忙跑出教室,捡起半截木捧,在房前屋后寻找黄朗的踪迹,但没有发现,他想了想,又爬到教室的天棚顶上,只见一只黄鼬蹲在棚角,两只前爪抱在一起正忙活呢!班主任老师迅速将木棒扔过去,黄融掉头逃之夭夭。与此同时,那位女同学大叫一声,恢复了平静……  

  长白山区有一位猎人,打死许多黄鼬,有一天,他老婆被黄鼬“迷”住了,躺在炕上,将猎人捕杀黄鼬的情形详细地说了出来。猎人很吃惊,因为打猎的细节他从来不跟老婆讲。他找民间巫医治老婆的病,不见效;找村卫生所医生治也不管用。时间一长,猎人受不了啦,决定搬家。于是全家人搬到几千公里外的山东老家。这回平安无事了,猎人老婆的病不治而愈。谁知第三年的一天,猎人老婆突然旧病复发,所说的话,完全是黄鼬的口气:“你们让我找得好苦呀!以为搬家我就找不到了?我非报仇不可……”猎人慌了,找来医术最高的大夫,诊断之后,按照黄鼬的要求,还了愿,不久,他老婆的病好了,从此,猎人不再打猎,更不敢动黄鼬一根汗毛了……

  像上述黄鼬“迷人”的事例,可以举出几十桩、上百桩,这是不用置疑的。但是,黄鼬凭什么功能迷人, 却是个谜。老百姓只知道一点,人不伤害黄鼬,黄融也 不“迷”人。不管怎样,我们应该适度对黄鼬进行保护,才是合理的。

  

林蛙认家之谜

  

  林蛙,亦称田鸡、蛤蟆。是捕食害虫的能手,人类 的好朋友。它平时生活在森林里,秋末初冬之季进入 江河冬眠,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复苏,从河水中出来,再到山上生活。

  雌蛙在春季产卵,在雄蛙的帮助之下,将卵产到 林间河流、小溪、水泡子之中,便完成了一年的生育任务,以后卵变蝌蚪,蝌蚪变蛙的全过程,主要靠小林蛙自身来完成了。

  林蛙有超人的“认家”本领,具体讲就是,卵被产在小溪里,变蝌蚪、长成蛙以后,它就以为这条小溪是 自己的家了。等离开水面到森林中生活至秋末初冬需 要进水冬眠时,它又不远千米,辗转回到出生时的小 溪中,从不会迷路、找不到家。就是离开小溪几千米,地形十分复杂,分离几个月时间,也不会影响林蛙归家。这种功能超过了人。因为人在森林中寻找一个分 别几个月的地方,也很不易,除非做上路标。

  林蛙是不是也会做路标?还是出自本能?是一个谜。

  少数人利用林蛙这种生活习性,在秋天小河附近 用塑料薄膜挡上“趟子”,对林蛙进行灭绝性的捕杀, 或剥蛤蟆油出售,或直接卖蛙。吃掉一只雌蛙,则等于 吃掉数百只蛙,等于放跑上百万只害虫。久而久之,形 成恶性循环,森林病虫害增加,影响到大气、降水等自 然气候变化,危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林蛙的数量越来越少,林蛙的身材越来越小。保 护林蛙工作,光靠政府、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去抓是 远远不够的,全社会、全体长白山人应树立自觉的保 护林蛙意识,才是最重要的。请记住:保护林蛙,就是 保护我们自己!

黑熊跌膘之谜

  

   长白山人流传一种说法:黑熊会上树但不会下 树,下树时从树冠上往下摔,即“跌膘”。

  近些年,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黑熊跌膘是生理需要,而不是不会下树。

  长白山人都知道黑熊爱吃蚂蚁,并说常吃蚂蚁的熊,其胆汁多、质量好;治疗人的眼病、肝炎等症有特 效;近几年有关专家称,黑熊吃蚂蚁也是生理需要,同跌膘的目的一致。

  具体讲,黑熊为何吃蚂蚁呢?

  黑熊是杂食动物,如野果、玉米等。有些野果吃到 肚中不易消化,腹胀肠满,它不可能像人一样吃消化 药物,但却有其特殊的本能,吃活蚂蚁,当消化药。蚂蚁被熊吃进腹中之后,不能马上死掉便在胃肠中疯 狂地爬动逃生,如此,就替黑熊输通了肠胃,起到消化 药物的作用。据说有些蚂蚁从熊肛门钻出后,还是活的呢!

  蚂蚁并不是随时可以吃到的,有时黑熊吃不到蚂蚁 ,胃肠又堵得难受,怎么办?他有个笨办法,爬到树顶上往下跳,即“跌膘”,通过这一摔,很可能就将肠胃输通了。

  这样看来,黑熊跌膘是为了输通肠胃,吃蚂蚁也是为了输通肠胃。

  此种观点似乎有道理。不然,黑熊爬树十分麻利怎能不会下树?至于吃蚂蚁,大概还有别的因素。

  黑熊跌膘和吃蚂蚁的根本原因,值得进—步探讨。 

堪达罕之谜

 

  堪达罕是长白山中的一种野生动物。

  据《生物学词典》中解释:“学名驼鹿,亦称‘罕’、‘堪达罕’。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是最大型的鹿。体长二米余;尾短;雄的有角,角横生成板状,分叉很多。 颈下面有鬃。体色棕、黄、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栖息在森林的湖沼附近;善游泳;不喜成群。这种被称为 “堪达罕”的野生鹿,又叫“汗达罕”、“犴大罕”,早年间,在长白山深山密林中经常出现。

  当今部队青年作家刘小艺在《大东北剿匪记》中 对这种动物轶事有段描述:“一次,十五岁的于福一个人在一片绿草丰美的沼泽地边,升起火堆吃烤好的野 鸭子,当他撕开鸭子大腿正香喷喷的吃着时,身边有嘭嘭的声音,他回头一看,五头犴达罕正悠然的 

向沼泽地旁的小水泡子走去。”他将两支枪背在身上,爬上了一棵山丁子树,这时,五头犴达罕都将头伸进小 泡子里喝水。“他用沙枪照着三头犴达罕开了一洋泡,‘嗵’的一声,有两头大罕倒在了沼泽地上,另一头一楞,抬起头,竖起耳朵惊原的向四处看。他麻溜迅速 的端起另一支枪,又是一枪,又有两头罕倒下了,剩下 的一头转头才跑。“十五岁的于福一人打了四头大罕,立即成了这一带的新闻。“这一带”,即是长白山区一带,于福打犴大罕的地点,正是在长白山里的圆池附近,沼泽水泡较多。而且时间应推算为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这种笨头笨脑的“堪达罕”在长白山究竟还有没有了?还有多少?多年来成为一个谜。很多资料记载为基本绝迹了,只在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尚存一小部分。但在1987年夏,抚松县司机袁某去长白山里运木材时,竟然又发现了这种动物,他描述;“汽车正在行驶时,突然从树林中蹿出一怪物,头上长角,毛色发 黄,脖子下有长长的鬃毛,有二米多长。不慌不忙地横 越过公路,跑到对面的树林里去了。”这位司机所见到的极像是“堪达罕”。另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发出疑问, 那种难以捕捉的“天池怪兽”会不会是这种大罕所为?

 

四翼鸟之谜

  

  凡是鸟类,均生有两翅,包括演变为家禽的鸡、鸭、鹅也是双翼,这是人人尽知的常识性问题。

  但是,竟有人在长白山见到形同蝴蝶、长着四只翅膀的不知名的鸟,而且有雄雌二鸟齐飞,实为动物 界一大奇闻。

  这一奇闻,亦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踏查长白山时收录到的:

  头圆尾细,前两翼长,后两翼短,淡黄色,形同峡蝶,声似黄郦。人有见其雄雌双飞者……

  从这段短短的文字描述,已经将双翼鸟的美丽勾画出来。淡黄色,对于鸟来说,是  

淡雅秀丽的。“前两翼长,后两翼短”,这种四只翅膀的结构, 在鸟类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声似黄鹏”,其鸣叫之声的优美动听可想而知了。

  这种罕见稀奇的四翼鸟,是鸟类进化史的误区,还是人类鲜知的一个种属?长白山大森林今天是否还生存着四翼鸟? 

人参鸟之谜

  

   人参鸟,俗称棒槌鸟,是放山采参人祟敬的鸟,众口一词的说法:哪里有人参鸟叫,哪里就有人参(通常 指野山参)。传说许多挖参人在长白山循着人参鸟叫声而采挖到人参发了财。

  人参鸟什么样?它的叫声什么样?很难用一句话来准确回答。

  民间文艺家康庄先生搜集整理的故事《棒槌鸟和赶山王》中说,人参鸟是一个叫松梅的丫环变的,她看到恋人王敢被坏人烧死变成鸟(赶山王)后,便总在喊:“王敢哥哥!王敢哥哥!”

  还有的人参故事中,描述人参鸟的叫声是:“王敢 哥哥,李五!”

  长白山人对人参鸟的叫声的认识,大同小异,但对其形体特征的看法,则众说纷云了。

  有一种说法,并在某些杂志上刊登的消息说,飞龙就是人参鸟。理由是,飞龙吃人参果,而人参鸟爱吃人参果。

  飞龙,即“树鸡”,曾是清·慈禧太后的贡品。但许多人认为飞龙与人参鸟是两种不同的鸟。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小猫头鹰是人参鸟,而且提出了理论依据。

  猫头鹰不吃人参果,历以许多人也不同意“猫头鹰即人参鸟”的观点。

  人参鸟是客观存在的,但人参鸟究竟是什么鸟, 很多放山人也未亲眼看到,这就增添了人参鸟的神秘感。

  人参传说故事中讲述的人参鸟也不相同,有的称;乳黄色小鸟;有的说:长着黄色胸脯和带斑点的羽毛;还有的说:灰色身体、红嘴角、红眼睛……,等等不一。

  那么,究竟飞龙和小猫头鹰,谁是人参鸟呢?或者,它们谁也不是,而另有所属呢?这是难解之谜。 

土车子之谜

  

  长白山动物种类繁多,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河里游的。还有土里钻的,洞里藏的,石下躲的,可谓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有一种毛皮动物,叫狗獾,又叫獾子,芝麻獾。獾子的住宅是用自己的力量开挖出来的洞穴,分为石洞和土洞两种。挖洞时首先注意选择洞址,要选择那些人迹罕至或是难以行走的乱石头窖子里。一般的穴道要长,达到2030米,并且要开有几个出口,以防不测。在洞内又有许多支道,高低不一,可以起到防范作用。

  獾子身短体壮,有的是力气,前爪子又长,非常善于挖土,并且速度快,效率高,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能挖出一个非常标准的洞穴。

  獾子虽然会打洞,却不会或者说不愿意往洞外运土,怎么办呢?于是獾子们想到了貉。貉不愿意打洞筑窠,却想在獾子洞里居住。貉有运输土石的本领,獾子就让貉帮助往洞外运土。运输过程很有趣:貉躺倒在地,四爪朝天,肚皮朝上,然后獾子们使劲地往貉的肚子上堆土装石,待装满后,连拉带拽的往外拖,有的拉爪子,有的拖尾巴,有的顶屁股。到了洞外,大家一撒爪不管了,在那看热闹,这个貉子等着往下卸,可谁也不动弹,没办法只得自己翻身“卸车”。貉回到洞里又被按住了,再继续装运,如此反复,直至洞穴打成。于是人们就把貉戏称为“土车子”。貉为什么那样听话呢?獾子们根据什么来确定它做为运输工具呢?这个土车子是自觉地还是被迫的?据说貉可以在獾子洞口内寄居,这可能就是交换条件吧?

 

狈之谜

  

  关于狈这种动物,在长白山地区有许多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故事之一是《老太太智杀狼狈》。说是从前在长白山下有家猎户,主人病死后只剩下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太太。有一天傍晚,一只像狼不是狼,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爬到猎户家,要找老太太报仇。老太太说,我也没招惹你,你报啥仇呀?那奇怪的动物说:我是狈,因为前腿短,平时走路要靠狼帮助。可是你家猎户把狼给打死了,我走路不方便,所以要找你报仇......话没说完,狈站起身扑到老太太身上,要吃掉老太太。恰在这时,门外一位猎人路过,问老太太跟谁说话,狈见来了人,很害怕,忙对老太太说:你千万别说我是狈,不然我就咬死你!老太太只好对猎人说是来了个亲戚串门。猎人说:我咋看像狼呢?狈一听,更害怕了,两条后腿站不住了,直发抖。老太太对狈说,我看你站不住了,干脆把你两只前腿绑到树上吧,不然你两条前腿落地就不像人了......。狈一听,觉得有理,忙让老太太把它两条前腿绑在院子中间一棵树上。老太太把狈绑结实以后,朝猎人大声喊:快来呀!这是一条狈呀......。狈大吃一惊,知道上当,想挣扎逃跑已经晚了......

  关于狈和狼组成的成语故事也很多,比如狼狈为奸、狼狈不堪、狼狈逃窜等等。那么,长白山究竟有没有狈?目前有的人说有,有的人说无。还有的人说地球上根本没有狈这种动物;也有人说原来有狈,后来灭绝了,到底如何,可谓一谜。

 

人参泡酒发芽之谜

  

   人参是著名的滋补品、药品,是历代皇帝的必需品、皇室必备之物。由人参引发出的人参娃娃、人参姑 娘神话故事几乎家喻户晓。现在人参走进寻常百姓人家,发生在人参本身的稀奇事也越来越多。

  1973年秋,抚松县兴隆乡农民徐成会将一苗人 参放在葡萄糖输液瓶内,用一斤白酒浸泡,瓶口用胶皮塞堵严,第二年春竞奇迹般发了芽!1988年,已生长了15年。由于瓶内空间小,该参茎叶伸展不开,只得弯下去再往上长,参茎长约10厘米,并长出了鱼 籽般大小的参籽。

  本世纪八十年代,抚松县人大副主任陈福增洒瓶内浸泡的人参也长出嫩绿之芽。还有山东省等地用酒泡参发芽者,已见诸报刊的,就有10颗人参之多;蕴藏民间而没报道的,大概就更多了。

  更令人惊奇不解的是,黑龙江省某报刊登消息,一颗泡在洒瓶内的人参,竟然在参须子上又长出8棵小人参,简直不可思议!

  人参泡酒后仍发芽生长,已不是神话,人参须子又结出人参的现象也已发生。按照植物生长的常规去衡量上述稀奇之事,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除人参外,其它任何一种植物泡在酒里,可能都不会发芽生长。就是人参,发芽生长者也是少数。这少数发芽生长的人参,大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或许会提炼出某种物质,有益于人类健康长寿,也是极有可能的。

  人参浸泡酒瓶中发芽生长的消息虽然报道过多次,但至今末见有发表文章解谜,不能不说是遗憾的。 

人参“转胎”之谜

  

   人参属于植物的一种,一般的植物,芽孢损伤以后,便不再复生,从此结束了它的生命。但人参却不同 于一般的植物,具有超常的再生能力。

    人参,由根和茎叶组成,人参根,又可分为主干 (或主体)、须子、芦头几部分。芦头是连接根和茎的芽孢,对人参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人参是多年生植物,野山参往往生长上百年,家植园参也得56年才能收获。冬天要休眠,茎叶枯死,第二年春重新发芽生长,年复一年,直至收获。人参于夏季开始出芽,叫越冬芽,越冬芽于第二年春出土生长。假如越冬芽受到损伤(虫害、菌害、野兽侵害、人为灾害等),这个芽便停止生长,人参根则在土壤中 休养生息一年而不出土。与此同时,又在已死亡的越冬芽附近重新长出一个芽,次年春,这个芽破土而出,继续生长。老百姓把人参芽这种重生的现象,叫“转胎”,重新投胎之意。

  人参的“转胎”现象,在野山参家族要多一些。主要是野山参生长环境较园参恶劣,经常受到野兽、昆虫及细菌的侵害,每当这种情况,人参生长就要停止一年或数年,之后再重新发芽生长。

  人参姑娘、人参娃娃的传说,或许就是根据人参转胎的特殊性能而演化来的。

  人参,为什么会有“转胎”功能?别的植物乃至生物界为何没有这种功能?谁能解开这个谜?

  我们期待着答案。 或许人参这种“转胎”功能,会对人类生长发育有极大的益处,也是可能的。 

人参换土之谜

  

   一般的植物,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根植之地,不论 是当年收获的农作物,还是有数百年寿命的树木。但 是,人参却例外,在6年时间内,必须换一次土壤,否 则,人参不仅停止生长,而且会烂掉。

  

   人参(主要指园参)换土,是很麻烦的事情。要把 生长了两年或三年的人参从土壤中刨出来,移栽到修 整好的土壤中,上面还需用木板或塑料膜苫盖,以避 免大雨的直接侵袭和阳光直接照射。

  

   人参生长的土壤,也有特殊的要求,种过多年庄 稼的熟地不行,涝洼地不行,热带地区的不行……,这 是许多前辈种参人实践的结果。也许有人要问,生长 在森林里的野山参没人给它换土,怎么还能生长?

  

   的确,家植人参生长三年就得换土,而野生人参 生长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没人换土,照赏生长。那么,是何原因呢?是不是原始森林腐殖土层厚? 是不是野山参根须长得长,扩大了汲取营养的面积? ......

 人参治癌之谜

  

  谈到人参,大家都知道其大补元气、滋补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实际上,人参还有治疗癌病的功效,已为产参区的人所公认。

  癌病,是人类最难医治的顽症,特别是到癌病晚期,是任何药物、任何高明的医生也难有回天之力的。不过,近些年,人参之乡抚松县竞有癌病患者服用人参油(加工红参时生成的一种液体,是人参的精华)痊愈了,令人感到惊奇和叹服。

  抚松一参场工人杜培友,患癌病已很严重,经省、市、县多家医院检查治疗,均认为不可救药,参场领导让他在生命弥留之际好好休养,并决定将蒸煮人参后生成的人参油,送给杜培友服用。杜培友每天服一点儿,坚持一个冬天,自我感觉身体好多了,爱吃饭,有力气,再到医院检查,医生大吃一惊:他体内的恶性肿瘤几乎看不见了!  

  杜培友听说肿瘤快没有了,半信半疑,又到省里大医院检查,结果完全一样,癌症初愈!

  医生听说杜培友的癌症是服用人参油治好的,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但为什么人参油能治好癌病,则解答不了!

  杜培友癌病之躯康复以后,又参加了场内外的劳动,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健康的生活着。

  如果说杜培友一个人的例子带有偶然性的话,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

  抚松一参场工会干部杨万久,身体瘦弱多病,还“受水气”,有地方病。他服用一冬人参油后,身体出现了奇迹: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满面红光,年轻了十岁,走路身子也轻快了……

  这祥的实际例子在长白山区有不少,在南方就更多了。当代这样例子不少,古代也有许多实例,并有文字记载。

  人参医治病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么追问一句,人参为什么能治癌症,应该是个谜。

  其实,人参医治癌症已不算奇迹,日本一科学家研究证实,人参还有防治爱滋病的功能,这使本来不一般的人参,更加神奇了。

 

 

人参御寒之谜

  

  长白山区的冬季是很冷的,通常达到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特别是数十年前,传说冬天人们“吐痰成 冰块儿”,“小便成冰棍儿”,可见其冷的程度,尽管有些夸张。

  

  为了抵御寒冷,冬天人们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狗皮棉帽子,棉靰鞡,再垫上靰鞡草。有条件的人穿皮衣皮裤,全副武装。

  

  但是,却有一少部分特殊人物,冬天不穿棉衣,只穿秋衣在野外劳作,而且连感冒也不患。他们没有特异功能,也不会气功,那么,倒底是些什么人物呢?

  

  他们都是普通人。虽说是普通人,却也有不寻常之处:常吃人参、常加工人参、常经销人参……,一句话,常年跟人参打交道。

  

  人参之乡抚松县药材公司于师傅,60年前就摆弄人参,特别是野山参。接触人参之前的冬季,他是穿棉衣的,同别人没什么两样。但摆弄人参几年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火力旺”,冬天再也不用穿棉袄了,只穿着秋衣即可在户外劳动;

  

  还有的参农,大冬天在野外劳动,连手套都不戴,也不感觉冻手。

  

  经常服用人参,可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这是许多人亲身实践的结果。但人参为什么会有这种功效,大概会有正确的回答。 

松蕈抗核辐射之谜

  

  松蕈是长白山区一种珍贵蘑菇,属白蘑科。俗称松蘑、鸡丝菌、松口蘑,日本国称其为松茸。

  松蕈如伞状,菌盖幼时呈球形,逐渐长成半球形。表面为浅肉桂色、淡红褐色,中央色重,菌肉为白色。圆柱形菌柄较粗壮。

  19458月,日本国遭受到美国空投的两颗原子弹的袭击,损毁严重,大地寸草不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原子弹。许多人担心,被原子弹炸过的地方,会永远消失绿色植物。但是,一种伞状蘑菇率先破土而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这种蘑菇,即松蕈,日本人叫“松茸”。松茸是可食用菌类,于是乎,松茸在日本身价倍增,人们趋之若鹜。

  长白山区的百姓,很早就知道松蕈是一种好吃的蘑菇,每当夏季,一些人便到山上林中采摘,市场上也有销售。松蕈可以炒食,也可晒干保存至冬季食用。制成罐头和盐渍蘑味道鲜美,且可长期储存。除食用外,还可药用,人们已知其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疼、止咳、理气、化痰的功效,而且是抗癌药物之一。日本专家研究证实,松茸具有抗核辐射的神奇作用,这对全人类都是一个福音。但松茸为何有此作用,其他菌类是否也有这样功能,有待人们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

 

灰包止血之谜

  

  “灰包”属灰包科。俗称“马粪包”,灰包有多种,常见的有球形、卵形、陀螺形、梨形等等,如网纹灰包、梨形灰包、粒皮灰包、头状马勃、大马勃等,生长在林间空旷,地面或腐朽树木。这5种灰包的幼嫩于实体可食用,炒食、凉拌菜、作汤等皆可。如将灰包嫩子实体晒干或制成罐头可常年食用。

  灰包成熟后,由幼时的白色变成灰黄色、黄褐色、孢体为棉絮状,孢子淡黄色,有散生细小的疣。担子果成熟破裂后,可喷出黄褐色或谈黄色粉末,象灰尘一样,这

便是“灰包”一名称的来历。

  灰包的淡黄色灰尘作用不小,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流鼻血疗效显著。民间熟知的是灰包有治疗外伤出血的特殊功效。例如人们上山砍柴或割草不慎受伤流血,可随地采来一个成熟的灰包,将“灰粉”洒到伤口上,立时起到止血、止痛的作用,伤口不会感染。

  长白山区的老百姓都知道灰包有神奇的止血功能,却不知道它为何有这种功能。

 

老牛肝之谜

  

  “老牛肝”可不是老牛的肝脏,而是形状像牛肝的蘑菇,属牛肝菌科。说起老牛肝,长白山人都耳熟能详。它是山里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宝。

  春夏之际,长白山小咬、蚊子多,农民、林业工人生产劳动中受到它们的叮咬侵袭,令人心烦意燥。但是老牛肝可以帮助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将老牛肝点燃固定在铁丝圈上戴到头顶,老牛肝冒出缕缕蓝烟,蚊子和小咬见到蓝烟,如同遇到毒气弹,纷纷逃窜,于是把劳动者“解救”出来。

  如果有人患了痔疮,可将点燃的老牛肝放进瓦罐中,然后坐在瓦罐上熏,七天之后,重症减轻,轻症治愈。

   还有一种“小老牛肝”,是治疗肝炎的良药。这种小老牛肝,其实就是云芝,用云芝制成的中成药早已问世。

   既然小老牛肝可以治疗肝炎病,那么大老牛肝可不可以治疗肝病?小老牛肝的形状近似牛肝、人肝,可以治疗肝病,是一种巧合,还是大自然中目前人们未知的奥秘?

 

 

 

乌拉草之谜

  

  乌拉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即著名的“关东三宝”之一,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山区的老百姓十分喜爱它。表面看,乌拉草样子很普通,茎叶细长,绿色,一簇簇丛生,花穗绿褐色。但是,数百年来,这种普通的小草,与长白山区的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每到秋季,人们便到山上去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避免脚生冻疮。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最低可达摄氏零下四、五十度,一般的棉鞋难以御寒。而老百姓用兽皮做成的乌拉,再垫上乌拉草,再冷的天也不冻脚。乌拉草在使用之前,还要用木棒捶打,打柔软以后不伤脚。

  长白山区冬季时间较长,防寒是家喻户晓的大问题。而劳动人民每天在野外劳作,乌拉草与人的关系则非同一般。这就是人们把它称为关东三宝之一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野生的草,形状类似乌拉草的很多,但惟有乌拉草的保暖性能最好。这是我们的先人从多种草当中经过亲身实践得出的经验。究竟是谁最先知道乌拉草这种功能已无从考证。乌拉草为什么有非凡的保暖作用,还是个谜。

  据说,乌拉草现在能出口创汇了,看来,乌拉草仍然是一宝。

 

美人松之谜

  

   长白山最丰富、最宝贵的生态资源便是那一拂苍 翠、万顷碧波的大森林,同时又是长白山万物生灵得 以滋润生息的无尽之源。装点白山景致的,更有那四 季常青、碧海绿涛的针叶植被。尤其火爆婀娜的美人 松,在莽莽林海中更显得亭亭玉立,多姿多彩。美人 松,又称长白松,因是长白山独特树种而名,又因它代 表长白山的傲骨迎雪的刚劲风格。从北坡登山的第一 个景观便是美人松,一群群,一片片散落在二道白河 车站和公路两侧,如同一个个身材秀逸的窈窕淑女, 展臂伸肢,翩翩起舞,欢迎远方朋友的到来。引得许多 老外如痴如醉,再不肯走,以为这便是长白山最佳处。 它就像泰山顶上迎客松,迎枝招展,广迎天下朋友。人 们对美人松的评价不一,有的认为它火爆、树身青筋 暴骨,像开裂一般,且呈紫红色,就像一个人一丝不 挂,浑身赤裸。有的说就喜欢这种赤裸火爆的性格,无 遮无掩,向人间坦露一片真诚。  

  且不说对美人松如何评说,只是这种松树的生长 环境令人费解。偌大一个长白山脉,南到辽宁大连岛 北到大小兴安岭,却只有这一、二片美人松树林,分布 在白河一带,只有二百多公顷,实为遗憾。同时又引起 人们的疑问,何以这般少,为何只生长在这一带,堪称—谜。

 

双心木之谜

  

   树木只一个“心”,这是常识。但在长白山却有许多双心木,木质坚硬,不易斧砍,更神的是,每当斧砍破皮之后,便流出鲜红树浆,如同血液。

  当年刘建封考查长白山老岭锦江时收录道:

  锦江两岸多双心木,不易砍。盖木本双心,其坚自与他树不同。又云:双心木每以斧砍之,则血流不止,殊属不解。

  锦江,位于长白山西麓,流经狭长的锦江大峡谷,汇入漫江。上述双心木,大概生长在峡谷之外的西部地带,现属抚松、长白二县交界地区。

  如果现在到这一地点寻求双心木,很有可能找到。

  双心木为什么比单心木材质坚硬?

  双心木用斧砍为何“流血”。

  这种双心木会不会有特殊的用途?

 

 

神炭之谜

  

   木炭,是硬杂木经过特殊方法烧制而成,系上好的燃料,用途较广。因我国属少林国家,故木炭资源显得更珍贵了。

  在长白山,发现了天然木炭,可谓奇迹,令人不解。

  刘建封考查长白山鸭绿江上游时收录到神炭的消息云:

  在木石河下游,徐棚东南,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 炭”呼之。

  另据《长白风物》一书中载:1991年,农民沈世柱介绍:在本县虎牙峰、小白山清林之农民,在林中也发现这种天然木炭,可点燃取暖。

  这种“炭”,确切讲应称为天然木炭,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同煤的形成原因一样,为何煤在世

 

界各地均有蕴藏,而“神炭”却鲜为人知?如果同煤生成的因不同,会不 会是长白山火山爆发后的岩浆,将树木覆盖,闷成了木炭?倘若如此原因,为何仅于鸭绿江上游一带发现?而松花江、图们江上游却不曾见? 

夜光石之谜

  

  石头—般是不发光的,除非宝石。但在长白山,却有夜间发光的石头,令人生奇。

  刘建封在考查长白山时,有关于夜光石的记录:

  白色有银丝,体轻能浮水面。夜间掷地有光,淡蓝色,明如晓星。如光微暗,用水浸之,光如初。

  此夜光石,是自然形成的,还是火山爆发后岩浆冷却成的?大概是后者,但不算定论。

  还有一种夜间可以发光的石头,不能浮于水面,被称为“星星石”刘建封在考查长白山天池时实录道:

  星星石,在避风石南。石形圆大,夜有异光,人呼为星星石。

  虽然也能在夜间发光,尽却与夜光石不同,—个石形圆大,一个体轻可浮水面,—个夜有别光,一个光淡蓝色。

  它们发光的原因是不是相同呢?

  这两种石头,会不会有特殊的用途呢?

  长白山除了有能发光的石头外,还有会发光的木头。

  “松根披风吹倒,年久不变之故,木色微黄,每逢阴雨夜而放光如燃硫磺,昼则不见”。(刘建封考查长 白出时收录)

  即使现在,长白山林区夜间也可以看到能发光的木头。这些木头,一般均为朽木,当地百姓称作“烂木香。

  烂木香会发光,对长白山人来说,不算稀奇,但发光的原因,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

  长白山除了会发光的石头、木头外,还有。一种蘑菇也能发光。

  白天观察这种蘑菇,同普通的蘑菇区别不大,但到夜间,却放出鲜明的荧光,百米之外也看得见。倘若夜间进入密生着发光蘑菇的山林,脚下到处一片星光,犹如置身天空,飘然若仙了。

  抚松县几位采到发光的蘑菇者,竞末敢食,怕其有毒。 

 

“干饭盆”之谜

  

  因提起“干饭盆”,长白山区的人大多敬而远之,很少有人敢只身涉足。

  “干饭盆”为何物?《辞海》、《辞源》也查不到这个名词。它是长白山原始森林中,山峰相似、沟谷类同 峰回沟转,极为相像的地形地貌构成的特殊地带。一般人进入里面,很难走出来,过去采参人、狩猎者葬身 “干饭盆”的不计其数,现在迷途“干饭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关于“干饭盆”的来历,当地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长白山下靠山屯有个小伙子叫金良,他每天带着干粮进山挖参,有一回挖参遇见一个老头饿昏了,金良就把自己的干粮送给老头吃了。老头吃完连个“谢”字也没说,爬起来就走。第二天,金良又遇见老头,还向他要吃的,金良二话没说,把带的饭给老头吃了。连着几天,天天如此,金良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 满足老头的要求。这一天,老头送给金良一个盆,说: "这是只‘干饭盆’,只要添上一瓢水,就能做出干饭 来。”从此后,金良不愁吃的了,但这事让他嫂子知道了,非逼金良的大哥要干饭盆不可。有一天,金良哥嫂 悄悄溜进山,见金良正用干饭盆做饭,他嫂子冲上前,抢过干饭盆就往金良头上扣,只听一声巨响,干饭盆 四裂八崩飞向周围,变成奇峰耸立的盆形山谷,半生不熟的米饭变成千百个大小一样的巴山嘴子。金良嫂子被崩死了,金良哥慌忙往山下跑,跑了一天,万万没想到,又跑到原来的地方,就这样,左一圈、右一圈,连着三天,不知转了多少圈,仍然在原地打转转,连累加饿,死掉了。金良被老头儿——山神老把头领出山,平安回了家。此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干饭盆……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但在“干饭盆”里迷路,却是人人尽知的事实。令人不解的是,迷路的方式大致相同,即不论怎样往前走,不论走出多远,最终还是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迷途者走过的路线,是圆形或椭圆形,所以,总也走不出去。

  曾有迷失“干饭盆”者被救出来,事后回忆说,在里面判断的方向,往往是完全相反的,为什么会这样,说法不一。

  “干饭盆”内山高林茂,地形相似,大概是人们易进难出的重要原因。“干饭盆”内的景色,最具原始森林风貌,观赏价值极高,旅游者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参观“干饭盆”是不会有危险的。

  被称做“干饭盆”的地方并非一处,仅抚松县境内就有3处之多,均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锦江峡谷之谜

  

  长白山天池梯云峰下的几条河流,北锦江,南锦 江,桦皮河,秃尾巴河,长达几十公里,水流湍急,白练 跌涛。两岸则是悬崖峭壁,岩林耸立,形成了狭长深隧 的深谷,这就是近几年被发现的锦江大峡谷。

  大峡谷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幛谷和隘谷,使得深 谷两侧的谷坡非常陡峭,近于直立。寒冻风化的重力 作用形成了峡谷中的冰缘岩柱这一天崩地裂、风剥雨 蚀的自然景观,雄伟浑壮,多姿多彩。峡谷中有多少激 流险滩,地下暗河,岩中石洞,隐藏着多少奇花异物, 有没有人在此居住,这些都尚未探明,成为神奇之处。

  传闻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有一高僧守禅大师,早 年曾在北京、内蒙等大寺庙当过住持,后来到长白山 修行。他在大峡谷的沟谷边寻到一个古洞,在此一修 便是三年。他隐秘的这个洞要通过一条暗河才能进 去。这是不是真有其人其洞,近几年他的第三代弟子 刘某曾亲去峡谷探过,寻找当年师傅修行之路。

  大峡谷又有一个名字,叫做“爱情谷”。因谷深岩 多,地势复杂,又很僻静,所以传说这里是天上的仙女 经常光顾、谈情说爱的地方。大峡谷又是长白山八仙 居住之地,建有灵光、极乐、功德等洞府,供八仙居住。 在大峡谷众多的熔岩岩林中,有“仙人台”、“中军帐”、 “议事厅”、“照情石”、“铸缘石”等,传说这便是八仙经 常聚会之地。这些形态各异,具有传奇色彩的岩林如 今成了令人神往的旅游景观。

  大峡谷中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令人费解。在对岸那陡立

 

 

如削的峭壁上,竟然有一行之字形的脚印,非常均匀,深深地嵌刻在岩石上,虽然经过千百年冰冻 风化,但仍然清晰可见,这个脚印被称为峡谷一奇,峡 谷一谜。是天然巧成,还是人工所为?大峡 谷既宽又深 且陡,不小心掉下去摔不死也得骨折。长白山的野兽 每年夏季从此通过上山避暑,秋季天冷又从此返回出 下密林,它们是怎样通过这个天堑的?难道会插翅而 飞、土遁而过?大峡谷以其奇特的地势和岩林,引出了 许多古怪离奇的景象来,成为有待探讨的峡谷之谜。 

梯子河之谜

  

  长白山天池以西有一条长达十多公里的大断裂带从梯云蜂开始向下延伸,横腰截断了上山的通道,这条断裂带就是梯子河。由于河道陡峭,阶梯式地形成落差,犹如梯子迭落,所以叫做梯子河,又叫大梯子河、地下暗河、一线天、猎物河。还有一条与它相似但比它小的河,叫小梯子河。梯子河河道狭窄,宽处有三 米多,最窄的地方一步便可跨过去。上面布满了山藤、野草、朽木和枯枝,遮掩得不容易看出来。梯子河悬崖直立,最深处达三十米,平均十多米,从上往下看,阴冷森严,不寒而栗。河水流急,声震石壁,二、三里外便可听见隆隆声响,发出震耳般的轰鸣。

  梯子河是怎样形成的?传说是天兵天将经常在此习武砍杀出来的;有的说是天池里的青龙和白龙打架时用龙爪划出来的;有的传说这里是天上的仙女前来 幽会沐浴之地;还有的考察当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登长白山曾在此歇宿过。

  梯子河又陡又险,常有野兽跌下去。夏季里,长白山清新凉爽,又没有蚊虫,成群结队的动物从山下跑到山上来避暑。可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接近梯子河时经常受惊炸群,一齐拼命往前蹿,到了梯子河一下子收不住,便扑通扑通直往下掉,有时一次掉下 

去十几只。掉下去的大部分都摔死了,摔不死的也休想生 还,因为梯子河上端是悬崖峭壁,下游是道石砬子堵住去路,河水在暗缝中流,它们也就饿死在里面了。

  梯子河的轶闻可不少。1980年夏,有关部门组成踏查小组进了长白山,走到梯子河时发现有一大片被压倒的篙草,便断定是掉下去了动物。这么高的断壁掉下去,摔不死也得摔折腿,尤其是狍子和野鹿腿细骨脆,容易摔折。可人怎样下去呢?人多智慧多。把每个人的绑腿和裤腰带都解下来连成一条绳子,再把鞋带解下来当裤腰带。大家选举了胆大心细的老陈下去寻找猎物。把绳子的一头系在大树上,另一头系在老陈的腰上,手攀脚蹬,一点点下到河底。四下一撒目一只小狍子正在水里扑腾呢!由于梯子河河水太凉, 再加上狍子的两条前腿摔折了,所以小狍子只能在水中挣扎。老陈解下了腰里的绳子把狍子捆上,掏出进山时联络用的哨子吹了起来。三声为号,上边的人一齐拉动,先把狍子拽上来,再放下绳子去拉老陈。这时,一只又黑又大的野兽毗牙裂嘴地向老陈奔了过来,吓得老陈号陶大叫,哨声连连。顶上的人知道有了紧急情况,急忙用力拉绳,野兽的嘴巴差点儿咬着 陈的后脚跟。从上往下看,那只野兽一副怪模怪祥,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

  有一次,三名边防战士到梯子河边巡逻,想到河里拣条摔死的野物为大家改善生活。这梯子河又深又冷,水凉彻骨,通常每年只有三、四个月不结冻,所以野兽掉下去摔死饿死了也不腐烂。下到梯子河后,既要涉水攀石,手足并用,又要小心观察,防止野兽袭 击。突然,在河边的沙滩上发现有一堆野兽的粪便,正 冒热气呢。几名战士急忙回返,拽住绳子刚爬上岸边, 一只黄色的独角兽闻着气味便奔过回来了,真是好险 哪。 还有一回,几名放山人走到了梯子河边,也想下去拣点猎物吃顿野味。下到河底走不多远,只见前边 水雾弥漫,雾气腾腾,原来在悬崖的石缝里,汩汩流出 了一股热水,流到河里与凉水相遇,便产生了雾气。放山人脱了衣服洗起热水澡来。正在这时,上面掉下来几块石子和几片树叶,不知是什么野兽蹬下来的。吓得他们抱了衣服光着身子往上爬,十多天挖的五、六苗野山参扔在梯子河里啦。

  梯子河,这道神秘莫测的地下暗河,究竟还有什 么奇怪之事,目前还真是个谜。

一面坡之谜

  

  长白山峰峦迭嶂、景色秀丽。天工巧成的峰石沟谷、泉瀑流涛,构成了如图如画的众多景观,被刘建 封、张元俊、张凤台等安图、抚松,长白三位知县命名的“长白山十六蜂”如长白山天池的十六位勇士,忠诚 相守,蔚为壮观。长白山西坡的“七峰十六景”景致奇特,更具神韵。陪伴“七峰”之下的“十六景”各展风姿,各具奇观。在通往西坡公路的上侧,接近岳桦林带时,又有一神奇之地,称为“一面坡”。坡乃山坡,有一定倾 斜度。这个山坡的四周是松树为主的针叶林带,莽莽苍苍,而唯独在这个山坡上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圆圈, 一棵树也没有。这个山坡野草铺地、山花烂漫;五彩缤 纷、蝶飞蜂舞,别是一派天地。它与四周的青松相辉相映,别有情趣。真不知大自然为何如此造作,或是雕塑的独特风光。游人到此,身临其境,远眺四周,颇觉惊奇:大自然竞有如此美妙的奇天之力。

  

  这里的奇坡异观,是气候、是土壤所为,还是苍天 所赐,实为一谜。 

小天池之谜

  

  小天池又叫长白湖、银环湖,位于长白山北坡二道白河西岸。周长260米,积水面积5380平方米,平均水深10余米。池中有蝌蚪、娃娃鱼等生物。池周围是茂密的森林,环境异常优美。

  令人不解的是,小天池只有一个入水口,没有出水口。上溯100米左右有一个长30米、坡度45度的滚瀑。就是这条滚瀑之水日夜不停地流入小天池。可是,尽管小天池没有溢口,天池之水却不涨高,也不减少,水深基本保持在10米上下。小天池只有人口没有出口,既是一谜,也是一奇。

  长白山人都知道,大天池只有出水口没有入水口,小天池只有入水口没有出水口。大小天池的特征正好相反。

  大天池只有出水口没有入水口之谜基本解开,即除了漫长的冬季冰雪融化之水外,主要靠地下无数的泉水补充水源,使天池成为永远的三江之源。而小天池只有入水口没有出水口之谜,尚待有关专家研究。

 

药泉之谜

  

  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的抚松、敦化交界处有一条清水河,清水河附近有一处神奇之水,被当地百姓称为“药水”或“药泉”。传说在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时期,老百姓生活困难,有病无钱医治,便到药泉取水饮用,喝了此水以后,便可大病变小,小病变无了。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村的群众纷纷前往取水。

  日伪时期,日本兵听说了药泉的神奇,便派人将药泉看管起来,老百姓从此不能随便取药泉之水治病了。日本战败撤退后,企图将药泉炸毁,但药泉之水犹如神助,尽管被炸,仍泉水淙淙至今不断。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想把药泉开发利用。抚松县露水河镇一名干部亲自取一桶药泉水到省城有关部门化验检测,证实药泉是含多种有益人们健康元素的优质矿泉水,由此看来,当地群众用此水治病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药泉水为什么能治病?药泉水被日本人炸后与炸前的水质有无变化?目前还是个谜。 

长白山仙人洞之谜

  

  长白山仙人洞位于抚松县城东南三公里的马鹿 沟内,是集长白山、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河、仙人路、 仙人峰“一山五仙”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仙人洞曲折幽深,神秘莫测。洞口处,古人所题“天然仙境”,刻有 《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洞外建有一群古建筑庙宇,有“长白山如来寺”,“关帝庙”,“娘娘庙”,“钟鼓楼”等等。这里是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 

  仙人洞原名叫“文华洞”,大约形成于六亿年前,属于窝卷灰岩,是由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的。千百年来,人们传说仙人洞颇有灵气,纷纷上香祈祷,使这里香烟缭绕,信徒不断。又对仙人洞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同时也生出一些悬念,成为仙人洞之谜。

  谜一是仙人洞到底有多长有多深?传说可通到长白山,长达上百里,最上端在长白山梯云蜂下的梯子河里。当年在仙人洞“关帝庙”当住持的王道长,字理存,六岁在山东莒县出家,来“关帝庙”多年,“文革”时 洞封庙毁,隐居深山,在长白山深山里的江边架了一个窝棚,独自一人苦心修行,一住便是二十多年,如今已是八十多高龄。据王理存回忆,当年他独身入洞探秘,在洞里连走带爬地探索了七天,里面洞连洞,大洞套小洞,宽的地方可以站立行走,窄的地方便得爬行。由于所带的干粮吃光了才返回来,临回来时在沿途都做了记号。

  死于“文革”后期的孟老道,字元修,在仙人洞的 “关帝庙”住过多年。他也曾入洞探险,在里面转悠了十多天,走迷了路,差点死在里面。他心有余悸,一提仙人洞就害怕,再也不敢进去了。

  许多有识之士、勇于探险者从古至今纷纷入洞探险。有的探洞后回来说,往南行有一条小河,一步迈不过去,两步还有余,再不敢过,过去了就回不来了。

  谜二是仙人洞古时是否有人居住?近些年在洞内发现了一些石斧、陶器,以及古代非常进步的刮血器。 究竟有没有人居住,有什么人在内?1927年,王海涛道士在洞内打坐修炼,张元俊县长曾亲自入内拜望。 在“文革”初期,“红卫兵”造反入洞,在洞的稍深处一座岩石上发现—名早已坐化了的道土,衣衫已成灰烬,石上有半口袋已经风化成末的小米。在一侧的入烬,石上有半口袋已经风化成末的小米。在一例的入口处,有一石刻:“亏心莫入”。意思是做了亏心事的人不能进洞,进去了再也回不来了,令人生畏。一些心虚的人说死也不敢往里走了。

  谜三是仙人洞内究竞有没有生物?近年从洞中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动物化石,有熊,鹿,狐等动物化石。这些动物是生活在洞内,还是从外面进来后死在洞内的,这的确是一个谜。王老道进洞时曾看见头顶的岩石上贴满了一层厚厚的蝙蝠,又黑又大,煞是吓 人。

  仙人洞,何仙所住?能否通到长白山?这确是待解之谜。

 

老把头坟之谜

  

   长白山人对老把头顶礼膜拜,非常虔诚,把他视为长白山的开山挖参伐木之先祖、获得山宝的财神爷。对老把头的传说轶闻可多了,他惩恶扬善,帮助进山挖参的穷苦百姓。他能帮助在干饭盆中迷路的人走出困境,并能使一无所获的挖参人在他的指点下找到 顶着红榔头的大棒槌。于是,人们纷纷为老把头筑坟 修庙,设立祭台,每逢进山时总要上香祈祷。在长白山 这座大森林中,光是老把头庙就有几十座,大的小的, 木的石的,各具特点。为老把头修的坟墓也有好几座, 有的是石墓,有的是土家,有的立石碑,有的安木牌。

  对老把头之人之坟历来有争议,各说不一,究竟有没有老把头之人,他到底死在何方,葬在何处?成了长白山的一个谜。《通化古今奇观》中描述:“浑江北岸,湾湾川村外,临江向阳的高坡上便是采参祖师孙良的坟家。花岗岩石砌成的墓基,上覆黄土,呈馒头 状。墓前竖有刻着‘采参祖师爷孙良之墓’的石碑,碑前设一石桌,石桌上有一石香炉。墓后东侧横置一块状如卧牛的巨石,石上镌刻着老把头的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

        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土丢了亲兄弟,

        沿着站河往上寻。

        三天吃了个蝲蝲蛄,

        不找到兄弟不甘。

  据《通化县志》记载:“老把头坟在城西南信禾乡,把头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父老流传清初时代台兵稽查严,人迹罕至,独老把头冒险深入采掘人参,人明其胆,老把头殆其流亚欤。”文中称:“而民间传说 者把头孙良乃山东莱阳人氏,结伴张禄,躲过兵台,闯出柳边,历尽艰辛,来到长白山采参。每日二人分头进山,日暮而归。可是张禄却一去数日末回,孙良盼弟心焦,便重返来路寻找。就这样爬山涉水,忍饥挨饿,找 了七天七夜,也末见张禄踪影。倒把孙良累倒在蝲蛄河边,待他苏醒过来,只能捉只喇蛄充饥,又咬破食指,在一块卧牛石上留下了那首绝命诗。后人为了纪念他,在这里给他修了坟,并以坟为地名,直到1966 年才改名叫‘湾湾川’。”

  这是立在通化的老把头坟之说。

  《长白风物》一书中写道:“相传,第一个开山老把 《长白风物》一书中写道:“相传,第一个开山老把头,名孙良,山东莱阳人。明末清初年问,本县人迹罕 见,独孙良冒险闻进本县(长白县)七道沟喇蛄河挖 参,人明其胆。后来,孙良麻达山(即迷路),饿倒在喇蛄河畔。临终前,他咬破中指,在古树上写下血诗一首:

       家住莱阳本姓孙,

       翻山过海来挖参。

       三天吃个喇喇蛄,

       你说伤心不伤心!

       家中有人来找我,

       顺惫站河往上寻。

  后来,山民把他埋葬河畔,将此坟叫作‘老把头坟’,并称他为‘开山之祖’。孙良活着是穷人,死后成了保护穷人的神,经常化为白胡老头搭救麻达山者, 并点化山民获宝参,脱难下山。相传,农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到这天,山里人和木把们,杀猪摆供 祭奠他,木把们把这天叫做‘开山日’。

  这是立在长白县的老把头坟之说。

  《长白山奇观》中的“寻找它把头”一文,将老把头的绝命诗加以引用,“这首诗是当年老把头临死时,刻在长白山古河岸边的一块巨石上的,流传数百年 ……”文中描述了在老把头死后的第2个年头,从山东家来长白山挖参的石哥,遇到了孙良的一堆白骨,便在河边掩埋,这就是老把头坟……云云。

  在《补天石》一书中的“李水发与老把头”,描述了李永发同王财爷俩顺着梯子河往下走,看见石砬子下边的青石板上写着孙良的绝命诗,还有一堆白花花的尸骨,使用索拔棍掘个坑,双手捧土,把老把头的尸肯理上了。后来又用卖参得来的钱,在老把头坟前用青石垒座庙,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庙的墙壁上刻上了老把头的那首诗,庙门中间的横医上写着“把头庙”三个字。

  在抚松县东岗一参场的槽子河边上,有一条文流 叫古河,这里又有一座长满了野草的把头坟和墓碑,在旁边有一青石,上刻老把头的绝命诗。

  这是立在抚松的老把头坟之说。

  还有一些不知何人所修的较小的老把头坟,隐秘在深深的林海之中。当年老把头走的哪条路,死在哪条河边,绝命诗何以流传下来,真是真假难辨。老把头如果有知,或感到欣慰,或哭笑不得? 

“安乐乡”之谜

  

   晋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园,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的安乐美好地方。世世代代的人大都以为世外桃园是梦想之地,可望不可求,或者认为人世间不可能有如此仙境般的地方。但是,有人却在长白山森林古木环山中发现一安乐乡,其情景与桃花源记相仿,周凤阳先生在抚松编印的较早的县志写道:

  陶靖节伤世生世外之想,作《桃花源记》以寄意后人读之,每以身不得入其境、目不得观其事为憾。今长白山森林古木环山中发现一安乐乡,其情其景殆与桃花源所记相仿佛。吾人既有所闻,不可不记其梗概,以告世人。

  猎者郑宝红孤身久居白山森林中,夏日出猎值大雾迷行林中,数日不得出。逢一小溪,沿溪上,见溪自一最狭之山口出,似有人迹。入则两岸石壁峭立如墙。溪水澄洁潺潺有声,遵彼曲经回转如羊肠,极狭处宽止一、二丈,仰望天空仅露一线。行四、五里,口尽则豁然开广,别一世界。黍田麦垅,一望数十里板屋茅舍连接数百家。其人男女皆长发,衣履俨然古妆。芸田汲水往来自若,村犬迎吠发惊怪声。其人见猎者荷枪至,咸 谅讶,群集围视。有通中语音话来意,猎者以实告,惊讶者始悦。导见一老者,老者年约七旬,貌魁硕丰,腴须发皓。然导者言其故,老者喜,延之上座,款以鸡黍饮,以家酿留数日,家各争饷以酒食。问其人何时来 此,只云此为安乐乡,余皆不答。猎者无事稍览此中形势,四环绝壁,活野十数里尽良田。木、铁、陶器各工皆粗具。出入除猎者初入之口别无途径。口外覆绕以数 百里人迹不到之森林,故外人从无得入者。无何猎者欲归,老者令数猎夫持枪于夜间送之,仍由来口出,钻 藤穿棘状似熟习。历三日夜,得旧路归。

  是岁秋猎者来抚城寄商号天成永,向学校教员牛君效元详道之。牛君羡之,每逢林居者访之,卒无知之者。后与农会副会长徐肇业谈及,徐知之颇详,与郑言无大出入。据云,其地当在白山后麓。安乐乡为其人之自名。其人自何处移来或系辽金鸭绿部遗民均未可知,抚松前遭匪祸时有契友某曾劝避居其地不果……

  此安乐乡被猎人郑宝红发现的时间,距今大约百年前后,或许不足百年。但近百年时间再没有发现安乐乡的报道与传言。那么安乐乡的居民,世世代代是否延续到当代,则是个谜。

  安乐乡入口处地形,酷似“梯子河”:“入则两岸 壁峭立如墙”,“极狭处宽止一、二丈,仰望天空仅露一 线”。

  安乐乡的人“男女皆长发,衣履俨然古妆”。这与当时清朝末期百姓的装束则不相同了。清代男人均留独辫。他们的服饰打扮可能近似明朝,甚至明朝以前。安乐乡的人很热情好客,对只身闯入的不速之客郑到宝红“款以鸡黍饮”,各家各户“争饷以洒食”。郑某欲归时,他们又将其平安地护送出去。这种不怕泄秘而杀死闯入者的做法,显示了相当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道主义精神。

  安乐乡这个世外桃园究竟在长白山的具体什么位置呢?原文说“其地当在白山后麓”。据推断,“白山后麓”,即长白山的东坡,现属邻国疆域。安乐乡的人, 别处迁来,还是辽金遗民,现在更难考证了。

  安乐乡在长白山发现,说明长白山不是平凡之地,清代将其视为神山,是有道理的。

 

“仙市”之谜

  

   “仙市”与“云市”有所不同,“云市”现象发生在空中,而“仙市”却出现在地上山林之间。

  清光绪三十四年,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登长白山考查三江之源时征集到“仙市”之说并收入他编著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摘录如下:

  相传,乾隆初年,一樵者入砚山采药,闻牛鸣,仰视一叟骑牛,自黑石河左岸,驱而过。后随六七人,各负箱笼,争往白山,似赴市者。心疑之。念近中无此市廛,尾随以观其异。无何至汩石坡口,见鸡冠岩下,绵亘六七里,宛然城廓。老幼男女负者、担者、骑者、乘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樵夫下坡入市,历城门,循街衡进。两边多板舍,皆空。惟茶园、酒肆、货店、戏场珍奇罗布,焕若昆化。其楼台连亘,朱堂华阙,回异寻常。 忽而雷雨大作,男女各分蔽板舍。少焉天晴,市人拥挤,争赴西门。樵夫从行二里许,见城外湖水荡漾,画舱渔舟,不下千百。岸旁肆中陈列,菱角、多莲子、鸡头末,果品不一物,购食这,味清馥。余纳诸怀。喜而登舟。过木心亭,阅临池阁,凭栏远眺,水天一色。花雪比邻,俨然别有天地。末几、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樵夫下 舟登岸,寻古道返。奔波上于避风石前。坐而少歇。回顾岩前,惟有烟云缭绕而已。手深怀中,莲子数枚尚在。归以示众,人以为“仙市”云。

  此“仙市”情景,使人无比惊奇,惊奇到难以置信的地步。但又不像“樵者”杜撰,如不是亲眼所见。描述得如此具体形象、繁华热闹,是不可思议的。

  此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距今已二百多年,那时长白山人迹罕至,竟有六七里的城廓,是很奇怪的。而且 ’男女老幼,挑担的,骑马的,坐车的络绎不绝。城内茶园、酒肆、货店、戏场等应有尽有。特别是“雷雨大作” 又天晴后,市人争赴西门,打柴人跟随人群走二里多地,见城外湖水荡漾,画航渔船不下千百,可谓场面浩大壮观。岸边还有卖莲子等果品的摊床,打柴人买了 一些吃,剩下的装入杯中。当夕阳西下,打柴人下船登岸后,回头再看,楼台亭榭,画航渔舟,全都不见,“惟 有烟云缭绕而已”。若不是打柴人从怀中掏出几枚莲子,恐怕以为是白日做梦了。

  人们把上述现象称为“仙市”,顾名思义,是仙人聚会贸易之地。究竟“仙市”是怎么回事?大概难以定论。海市蜃楼和云市现象,人们只是在远处眺望到的,可望不可及;仙市则不然,打柴人竟然深入其中,并且买到他们出售的莲子。又不可能是人类,人不能在眨眼之间踪影皆无。何况还有六七里长的城廓、有干百条船,又到哪里去了? 或许“仙市”是个永远难解之谜。

 

 

长白山睡佛之谜

  

  长白山最壮丽的火山地貌莫过于盘桓在天池四周的十六奇峰了。这些山峰各具特色,有的像直插蓝天的宝塔,有的似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仙子驾鹤翱翔,有的似对镜梳妆,有的像深山雄狮、智叟对奕,有的酷似雪翁。可谓无峰不奇,无峦不秀。由于受到1985年台风的袭击,刮倒了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一下子拉近了人们远眺长白山的视觉,万里晴空之下,长白山火山锥体上的座座山峰历历在目,一览无余,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谁能想到,在这高高的山巅之上,竟仰卧着巨大的“睡佛”!这种奇观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是三座“睡佛”,真是惊世奇观,举世无双。

  先是1995年发现了第一座“睡佛”。位于天池南偏西的卧虎峰,这座山峰北距梯云峰约l000米,南邻冠冕峰,由池边至峰顶400余米,海拔2560米,“睡佛”的头部正在卧虎峰上,额头、眼睛、鼻子、脖子等部位比例均匀,神态安祥。

  另外两座睡佛是在2001年发现的。正南端的“睡佛”在三尊大佛中形体最长,位置最高,形态最佳,高高地仰卧在三奇峰上。三奇峰位于天池东南,西连孤隼峰,东靠白头峰,海拔2670米。正是三山比峙,高低错落,使得“睡佛”头部明显,面部清晰。更为难得的是,“睡佛”的腹部非常匀称,这里是十六峰中冠冕峰,他与最先发现的“睡佛”南北相对,连为一体。

  第三座“睡佛”位于前两座的最北边,在梯云峰上,海拔2543米,为中朝两国界峰。梯云峰是北锦江的源头,是长白山大峡谷的上源,“睡佛”的身下则是壁立千仞的峡谷和水流湍急的锦江。“睡佛”头部朝北,面部稍微上望,脖子伸向悬雪崖方向。

  长白山三大“睡佛”高高地卧在池峰之上,栩栩如生,山水相连,水天与佛一色,相映成辉。

  人们不禁发出疑问:一山之上同时卧有三座“睡佛”,是奇异的自然景观,天工巧成,还是上天的旨意在这里巧合?哪一座大山能够这样神通广大,卧有三大“如来”?

 

长白山隐僧之谜

  

    峡谷源头缘生缘,

    天池飞瀑鲜花盘。

    指数松柏金刚座,

    守律贤洞法正传。

    众生得度生极乐,

    未法出世小洞天。

  这是一首偈句诗,内藏天机。

  这是一九二三年一位僧人留下的诗句。

这首诗引出了一个故事,揭示出长白山的又一个谜——隐僧之谜。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一位在长白山中隐居修行的和尚就对长白山的地理及风光观察得如此详细。“峡谷’’即“长白山锦江峡谷”,这一宏伟壮丽的奇世大观是在1992年才发现并对外宣传,迅疾引来了游人。

  天池和瀑布这两大景观现于诗中,“鲜花盘”,指的是长白山的高山花园、园中鸳鸯地、一面坡等佳景胜境,品种之多,面积之广,地势之高,许是世界之最吧。诗中所写的“小洞天”却是鲜为人知,该是另一番景色。

  八十多年前的长白山,由于受清政府封山二百年禁令的限制,绝少人烟。山上森林茂密,一派原始景象,狍鹿獐熊成群成帮,各种鸟类自由飞翔,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就在这样的年代和环境,山中突然闯进来三位黑衣黑袍的僧人,身材魁梧,行走如飞。这三人称守律、守禅、守蜜,真实姓名不得而知。师兄三人中,守律是大哥,守禅和守蜜分别是二弟和三弟,三人为何隐居山林?传说这三人本是北京京城里宫中的侍卫,因不满政府卖国求荣行径杀了洋人后逃亡东北,为躲避官府的追捕,他们辗转来到长白山下的抚松县城外的仙人洞暂住,削发为僧。这里的庙宇叫“雷音寺”,寺中供奉着关帝关云长,刘道士和高尼姑在此居住。随后守律师兄三人进了深山密林,选择修行习武之地。他们遍游了长白山,在天池上转了好几圈,并在天池瀑布下的聚龙泉中温泉沐浴。几经踏查,选择了一个“小洞天”。这个洞穴位于长白山西坡锦江温泉附近,四周是松树和岳桦等树种,属于高山岳桦和针阔混交林带的交汇断代之处,海拔在1600——1700米左右。这里又是高山花园中的西花园,盛开诸多的高山花卉,是不老草生长最集中繁茂的地带。“小洞天”这座天然石洞隐匿在森林之中,四周被大树和倒木遮掩,苔藓遍野,树挂飘渺,肃穆幽静,外人很难发现。洞中宽敞明亮,深而狭长,可容多人居

住。冬天洞外大雪纷飞冰天雪地,洞内温暖如春,并有一小热泉暗流涌出。师兄三人看中了这一密洞,遂备足粮食及物品,并经常猎取飞禽走兽以做补充,在洞中潜心修行,习武练功,立志要弘扬正气,惩恶扬善。

  师兄三人在洞中住了多久,何时分开离别的尚不得知。到了1977年,一个名叫刘世兴的(法名智度)家居内蒙某镇,发现有一邻居不同一般,在家打座学佛,心地善良,便拜他为师,在一起学习佛法。这个师傅即是守律三兄弟中的二弟守禅,刘世兴与他相处了几年,这位还俗的僧人在临终前,向弟子说长白山上有个很大的“睡佛”,还有一个“小洞天”,待找到小洞天时便能看见睡佛。交给刘世兴一首诗,即本文开篇的诗句。多年来,刘世兴一直在寻找机会完成师傅的遗愿,也常到长白山中寻访,但一直未有结果。

  这是一个天赐的良机。

  抚松县城外的“仙人洞”,是一个天然洞穴,是溶岩相融的地下岩洞,幽深曲折,错综复杂。仙人洞洞外有一群古建筑群,是长白山下最大的庙宇群,一时间引来多少僧人居士、平民百姓,终日香烟缭绕,香火旺盛。不曾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造反的红卫兵小将将庙宇“破四旧”,全部捣毁,扒倒铲平,只剩下一块四四方方的老爷庙前的旗杆石座在那为历史作证。

  从1992年开始,抚松的一些有识之士发出倡议,并经政府批准,以民间的名义开始修复这一历史古迹。百姓们出钱出力,捐款捐物,兴起了恢复文化古迹的热潮。修复后,由谁来住持?“文革”中被清除庙门的王老道王理存,隐居在抚松、安图与敦化三县交界的大江边,已经八十多高龄,死活不再回来。先来了几位时间不长也走了,现在来的是位叫法正的。他曾在长春般若寺修行,又在大连海边山崖上的“观云阁”居住。来长白山游览时一下子看中了“仙人洞”这一风水宝地,便留下来做住持。

  再说守禅的弟子刘世兴一日来到“仙人洞”如来寺上香拜佛,偶然听得庙里住持叫做法正,急忙回家找出守禅留下的遗诗,找到了那一句“守律贤洞法正传”。“法正”不正是指的法正住持吗?难道能解开此谜的就是这个法正?他把这首偈句交给了法正,并讲了这些年寻访的经过。也曾去五台山朝拜,巧遇到了师兄三人中的三弟守蜜,他在五台山修行多年,已过百岁,终日闭门谢客,静心圆寂,什么也不肯说。法正看了这首诗,连说这是天意,是我应该承当的事业,一连十几天静心潜读,苦苦思索,下定决心要去长白山中寻找守律大师的遗骸。

  消息刚一传出,立刻引来了许多非议:长白山硕大无比,地域辽阔,森林茂密,沟壑纵横,谈何容易?仅凭几句诗句就能找到,简直是天方夜谭。决心既下,驷马难回。他在山下最近的松江河镇找到一些经常放山挖参熟悉地势的人,他们欣然愿往同行。又找到一个姓何的,叫何文涛,是运木材的司机。何文涛讲述,1985年和1986年连续两场台风,把长白山西坡剃了头,刮倒了上万公顷的森林,树木倒卧,树根朝天,一片劫后的狼籍惨象。时间不长,几万林业大军,上千台伐木车辆和机械轰隆隆地开进了山里,进行风倒木的清理外运。他负责从山上将木材运往山下的贮木场,每当工人们抬杠装车的时候,他没事便去林中采挖不老草。这儿是不老草最茂密的产区,又壮又高,是珍贵的中药材和滋补晶。有一天,他在林子中往前多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大堆风倒木前,猛然间发现了一个石洞,洞口岩石上有几个模模糊糊的字体:小洞天。由于年代久远,上面布满了墨绿的苔藓,他探身进洞,行不多远,看见有一堆白花花的尸骨堆在地上,原以为是野兽的骨头,走近一看方知是人的骨头。在边上有一石桌,上面有一本厚书,用手一摸,书纸就飞了。石桌上还有一个铜碗,便拣了出来。

  出洞行不多远,遇见了一队边防战士进山巡逻,见他拿个铜碗便问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是拣的。一名姓宋的排长就说这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铜碗定是珍贵的文物,便将其没收带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法正听了以后说,这铜碗叫铜钵,是和尚用来化缘盛饭的器具和念经时敲用的。既然是在“小洞天”里发现了尸骨,估计是守律大师了。

  1996728日,农历六月十三,这天清早,由法正带领的一行十几人的寻骸队伍驱车进山。何文涛几年前开车进山运送木材,道路非常熟悉,又步行了一段路,找到了“小洞天”。法正仔细观看地形地势,果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处在锦江峡谷附近的花园地带,座落在“仙花盘”之中。抬头遥望,山顶上群峰耸立,犹如十六位金刚猛士排到山端。在正中央的卧虎峰,像似一位巨人在那仰卧,身体匀称,头部突出。啊,这不正是“长白山睡佛”吗!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佛,至上至尊。如果长白山大森林不被台风吹倒,那儿是无法发现这一惊世奇观的。这也正应了守禅所说的找到小洞天便能看见长白山睡佛,可当年没刮台风、没倒树木怎么能看见睡佛呢?真是不可思议。”

  “小洞天”的洞口已经塌落,守律的尸骨埋在碎石中,逐一挑选对齐,唯独缺了头骨。顺着洞口碎石下寻十多米,在一块石板上发现了这个头骨,是被雨水冲刷到此处的。法正悲喜交加,好不伤感,守律大师的尸骨终于寻到了,完成了后继弟子的心愿。法正将洞口清理一番,又在洞边用红漆重新描写“小洞天”三字,焚香朝拜长白山。

  十四天后,即1996811日,法正在“仙人洞”半山腰处的长白山如来寺西侧,为守律大师圆坟立碑,尔后又从南方购进汉白玉玉石塔一座。在碑的上面将这首遗落了近八十年的诗句镌刻石上,以为铭记。

  又是几经周折,法正从松江河镇的一个仓库中找到了当年守律诵经化缘的铜钵,轻轻敲一下,声音宏亮,回味绵长,犹如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余音渺渺。

  守律是何时圆寂的?守禅与守蜜又是如何分开的?守蜜是否还在世?带着长白山隐僧的种种谜团,法正又开始了新的追踪查访,他离开了长白山如来寺,四处飘泊,行踪不定,不知何时能彻底解开这个长白山之谜。

 

长白山火山爆发之谜

  

  长白山,是东亚大陆最大的一个火山作用区,系中国最大的巨型复式火山,由长白山巨型火山锥体、望天鹅盾形火山锥体、山麓倾斜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和寄生火山群体五大部分组成。

  长白山属活火山,历史上曾喷发过多次,近代平 均二、三百年一次。距今最近的一次爆发是1702年, 已过去300年。于是有人推断,长白山又该火山爆发了,就连某些国家的电台广播,也报告了这个消息,使长白山区的居民忽然紧张起来。

  但是,我国有关部门对上述消息进行了辟谣,认为没有火山爆发的明显迹象和充分的理论依据。于是乎,“长白山要火山大爆发”的议论渐渐平息下去。

  由于火山爆发,使长白山形成了16座壮观的山峰,出现了高山湖泊——天池,水面近10平方公里,水深370余米。湖底有许多处温泉,致使天池流出来的水有两种温度:热水高达80℃;冷水仅仅几度,成为奇观。

  目前的长白山,实可谓湖光山色,人间仙境,是世人旅游的好去处。功劳应首先归功于历史上的火山爆发。倘若现在火山爆发,长白山的秀丽风光可能会毁之一旦.尽管如此,或许若干年后,还会出现更加壮美的山水景色。

  那么,长白山究竟会不会在近期火山爆发呢?大概还是个谜。

 

 

 
  • 客服热线
  • 商务洽谈
  • 13596379558
  • 投诉建议客服
  • 13704312303